返回

项目详情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所属分类: 公共安全规划

项目地点: 北京市

设计单位: 城市公共安全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张孝奎 郑筱津

一、规划背景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开发区”)是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聚集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国际化程度高,安全影响大。为构筑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开发区启动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09—2020)》的编制工作。

二、区域总体疏散布局

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为在降低救灾成本与提高救灾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当开发区局部遭遇突发事件影响时,可就近安排疏散;当遭遇影响范围达全区的突发事件时,可在开发区内部统筹进行疏散安排;当遭遇巨灾影响时,可向三海子公园或者开发区南部进行区域间疏散。

三、应急避难场所资源分析

从现状资源的分布和危险性评估等角度进行分析。

四、应急避难场所体系规划

根据《亦庄新城规划(2005—2020)》及相关控规,规划区范围内共有居住人口17.2万人,产业人口38.8万人。为便于疏散的组织于管理,根据规划区的特点,将规划区划分为18个疏散片。

根据开发区公共绿地、公园等室外场地资源情况,规划了17处固定避难场所。共218.61万平方米,人均2.52平方米。

为充分利用资源,固定避难场所同时充当其周围500米范围内人员的紧急避难场所。在此基础上,开发区新增124处紧急避难场所。其中,核心区增加12处,面积约52.21万平方米;河西区增加39处,面积约63.69平方米;路东区增加73处,面积约114.83平方米。这样,规划区范围内,紧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341.305万平方米,人均3.9平方米。

七、应急避难场所设施配置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配置是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发挥的基础与保障,而应急避难场所设施的合理配置,则是节省避难资源、有效发挥避难资源效用的重要措施保障。

八、救援疏散通道规划

从城市出入口、救援通道和疏散主干道3个方面规划救援疏散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