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闻详情

林文棋主任应邀出席“澎湃新闻2018年政务传播大会”
2018-12-10 14:31

DSC_3551副本副本.jpg

12月7日,“澎湃新闻2018年政务传播大会”在上海召开。此次大会由澎湃新闻主办,趣头条战略合作支持,中国社科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林文棋应邀参会。一同参加此次大会的还有来自十多个国家部委,近三十个省级、副省级宣传与网信部门,百余个城市的宣传、网信部门以及委、办、厅、局等相关领导干部和新媒体专家等200余位嘉宾。

DSC_3593副本.jpg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林文棋应邀参会

上海报业集团副总经理、澎湃新闻董事长程峰代表主办方为大会致欢迎辞,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教司司长刘友宾,司法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李子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毛盛勇,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专职副书记胡夏冰,澎湃新闻政务事业部总监姬云涛等领导和媒体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

林文棋主任在下午主题为“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品牌塑造和传播”的圆桌讨论环节作为嘉宾发言。在谈到如何塑造城市品牌,如何借助新媒体的手段传播城市品牌,以及这当中的机遇和挑战这个问题时,林文棋表示,新媒体有三个方面的挑战需要重点关注:第一个是“快与慢”的问题,新媒体的一个特点是传播非常快,但同时消解也非常快,另一方面是新媒体的积累比较慢,需要一个较长的沉淀过程。第二个是“好与坏”的问题,对于好的事件人们往往关注不够,传播也不够广,而坏的事件反而能引起全民围观。第三个是“宣传的结果与实际体验不一致”的问题。

DSC_3749副本副本.jpg

▲林文棋主任在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在城市规划中,打造城市品牌具有战略性和持续性的特点,需要对应的是“慢”,要有好的沉淀和好的体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比如我们在提到雄安新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千年大计”。而新媒体则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结果,并且热度的持续都是以小时来计,所以这对于城市品牌的建设来说是一个挑战。习总书记强调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有了这样的一个总的方针,我们才有可能持续不断地对城市品牌进行多点、多面、整体、立体的打造,它不只是简单追求一时的口碑,而是追求一个长期的品质的问题。

DSC_3724副本副本.jpg

▲林文棋主任在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在谈到城市该如何做好品牌定位,目前我国城市品牌定位中所存在的问题时,林文棋表示,品牌的定位是品牌内容的一个基础,品牌的打造是需要长期维护的。城市品牌的打造在当今新媒体和大数据的背景下,需要在产业、人口、历史、文化、资源、城市气质、关键认知等方面经过多维塑造,才能保证其持续性。目前中国城市品牌的打造比较缺乏差异性和独特性,有不少城市不去挖掘自己的城市历史文脉和文化积淀,人云亦云的情况非常多。当然好的例子也有,比如曲阜,城市品牌就打出“孔子故里”,再比如香港,定位为“亚洲国际都会”,这些都抓住了城市最核心的品牌要素,因此令人印象深刻。其实从一个城市的品牌定位上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格调的高低,以及它能够走多远。

由澎湃新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住建部同济大学城建干部培训中心、成都市网信办六家单位共同发起的“澎湃城市传播与发展研究智库”也在此次大会上成立。该智库旨在为中国城市品牌建设及其他政务传播工作提供更专业、更精准的策略分享,建立更高效的沟通机制,加强城市在形象打造、国内以及国际影响力、舆情分析等多维度的外脑力量。

DSC_3642副本.jpg

▲林文棋主任代表清华同衡与其他发起单位的嘉宾共同启动“澎湃城市传播与发展研究智库”

林文棋主任与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执行副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网络理政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国麟,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大数据与传播创新实验室主任禹卫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秘书长、住建部同济大学城建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张立,成都市网信办副主任罗静共同启动了“澎湃城市传播与发展研究智库”。

大会颁发了包括“2018最佳政务传播奖”在内的多个政务传播奖项,林文棋主任为“2018最佳政务传播-中央国家机关奖”获奖单位颁发了奖杯。

DSC_3798副本副本.jpg

▲林文棋主任为“2018最佳政务传播-中央国家机关奖”获奖单位颁发奖杯

大会还针对2018年以来全国政务传播的现状,发布了《2018中国政务白皮书》与《中国政务信息传播分析——特色、问题与改进》。


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根植于清华大学深厚的学术积累及对城市的深刻理解,利用多源数据开展城市创新型智库业务。

综合的知识集成

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领衔,拥有规划、交通、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背景人才优势,中外城市发展相关专业理论研究与技术积累。

雄厚的研发能力

具备丰富的专业算法与模型、跨部门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及多种工具与系统开发经验,可对城市规划、城市治理、政策实施进行模拟和评估。

广泛的数据资源

丰富的城市相关数据资源合作,政府大数据与社会大数据的融合与积累。

专业的解决方案

提供包含城市问题研究、大数据咨询、平台系统建设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3 in 1.png